潍坊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 盘面要害进程描绘:早盘股指双双高开>>一个电话便会一同团聚>>谁又是声震全区的超级大神>>正文

九江职业大学:面向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7日 16:11  点击次数:[]

就业关口前移 学生出路畅通

——九江职业大学面向市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教师报记者 康丽   

本报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傅义赣   

5月20日,九江职业大学负责招生就业的领导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因为九江铨讯电子有限公司来校“要人”,只好忙着出去接待了。   

“别看现在是就业高峰期,但我们的很多学生已经提前签了就业协议。看着吧,这家公司来得有点晚了。”九江职业大学校长卢志鹏笑着对记者说。   

不出所料,这家企业想要的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没有了,他们只好预订了明年毕业的200名学生。   

在九江职业大学,“热销”的不仅仅是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师范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财会等专业也是一样。这是因为九江职业大学近几年来将就业关口前移,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直面市场进行课程改革

九江职业大学成立于1985年11月。2006年,九江职业大学与九江师范学校合并重组。此后,江西省庐山旅游中专又整体划归九江职业大学。三校合并后,九江职业大学对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重新调整办学定位,办出特色,短短4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百年历史的九江师范学校、60年历史的庐山旅游中专、江西省最早设立的老高职院校,它们具有非常丰富的办学资源,而我们要做的是,发扬他们优秀的传统,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使1+1+1不仅要等于3,还要大于3。”卢志鹏说。   

为此,九江职业大学把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专业建设和实质性的课程改革上,提出专业设置要主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相适应,创建了“两个结合(课程与岗位、课程与技能)、双证并举(毕业证与技能资格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确保学生实验实训和实践时间达到或超过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确保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组派校内“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指导,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原来,我们担心合并后‘老九师’(九江师范学校)的品牌会没有了,没想到,现在反而有了新的发展。”一些“老九师”的教师告诉记者。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它是“老九师”的“特色”,也是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幼师专业。合并之后,学前教育部升格为学前教育学院,进一步加强了课程设置与岗位的结合。就在去年,为了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学院专门对九江市周边的10个县幼儿园作了市场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的幼儿园不仅仅要求教师具备传统的“说、唱、舞、弹、画”的技能,还要会使用电脑课件,运用双语教学,更加注重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运用。“为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中增设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还开设了英语选修课,这样,让学生就业针对性更强。”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廖贵英告诉记者。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胡晓林。这位昔日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材生,曾参与过芜湖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设计研究。胡晓林格外看重实践能力,他常说:“工作10年再上大学,这样的工人才是最好的工人。”所以,机电工程学院建立“一园、一厂、一所”紧密型、融入式的校企结合人才培养实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学习、创业、就业平台。   

同时,胡晓林一改别的学校在机电专业设置上“70%的机械、30%的电子”的做法,从市场需要出发,决定机械与电子各占50%,更加突出“电”的位置,突出了前沿而又紧缺的工业控制技术。   

直面市场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就业很有底气。胡晓林告诉记者:“我们的毕业生九江都留不住,他们有跳槽的资本,有的工资能拿到3000元到4000元。”   

品行是就业的软实力

在就业关口前移的战略背景下,不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技能,还要根据市场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指导。为此,九江职业大学对很多企业进行了毕业生问卷跟踪调查。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毕业生,不仅仅看技能,更看重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为此,学校提出“重品行、厚基础、宽知识、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品行和综合素质当作比技能更重要的软实力加以培养。   

九江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在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濂溪书院”基础上创办的九江中学堂。为了发扬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九江职业大学设立了“濂溪讲坛”,倡导学生组建了春晖文学社、市场营销协会等50个社团,建立了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开展主持人大赛、大学生风采展示赛等。   

许多学生在全国、省级各类赛事中脱颖而出,屡获大奖,如2007级学生崔丽的工笔画《小丫》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006级学生赵会攀获江西省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2006级学生周则丰获江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今年5月,学校“风雨联创”团队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   

在育人过程中,九江职业大学提出“关心关爱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餐饭、每一瓶水入手,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所有校领导向全校师生员工公布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有信息必回,有问题想办法解决,为学生提供贴心的“精致化”服务。   

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和校领导从陌生走向熟悉。2006级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龚春宝毕业时,专门给校长卢志鹏发了一条短信:3年间,我给您发了25条信息,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每条必复。感谢您的教导!   

此后,每逢节假日,卢志鹏总能收到龚春宝的短信。让他感动的是,母亲节那天龚春宝也给自己发了短信——祝福母校的校长,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专业设置要有市场前瞻性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九江职业大学把就业关口前移,不仅体现在加强现有课程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体现在前瞻性专业的设置上。   

“考虑到现在城市装修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建筑设计师。因此,我们学院去年与企业合作开办‘乡村建筑设计班’,专门培养面向农村的建筑设计人才。”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邱耀介绍说,学校与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原有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增设乡村建筑设计方向。   

“我们这个专业培养的不仅有建筑设计师,还有经营和管理人才,比如建筑设计策划、销售等。”邱耀说,在他的计划里,这些学生涉及建筑的不同工种,毕业后几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小团队,承揽工程了。“乡村需要的就是一个小规模的建筑设计队,农村的房子也需要设计得更美观,他们在农村一定会大有作为”。邱耀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乡村建筑设计班的学生80%已经被企业预订,20%由他们推荐就业。明年我们还将继续扩招。”   

有眼光和自信的不仅仅是建筑工程学院一个。学前教育学院也开始向早期教育市场扩展,不仅在附属幼儿园开设了周末亲子班,还与九江学院医学部合作,开设“育婴师”培训课程。“现在我们一些毕业生,平时去幼儿园工作,周末去一些早教亲子班做兼职,拿的都是双份工资。”廖贵英不无兴奋地说。   

“从学生一进校,就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岗位考虑,我们把就业关口前移,要做足‘市场’文章。”九江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原平说。而近3年的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给了学校圆满的回答:2007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4.11%,2008年95.07%,2009年92.90%,进入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行列。   

《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6日第1版   

关闭

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