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专题首页  耕耘之路  校友风采  莘莘学子 

敏行讷言李老师

——记学院首届十佳教学名师李秀龙副教授

   曾经为了弄懂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常常向李秀龙老师求教,每次到了他那里,看到他那悠然自若、举重若轻的神态,便如吃了定心丸,因为知道天大的事到了他那里,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不久便万事大吉。李老师是个热心肠,很难说清究竟有多少人曾受过他这样无私的帮助。
   李老师现任我院网络中心主任,他大学时学的是土壤学,最终却成为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一个整天跟植物和土壤打交道的人最终却迷上了计算机并且成为一个计算机网络专家。李老师的解释很简单,这份工作整天跟实验和化验打交道,当分析仪器和手段越来越智能化以后,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就势在必行,而且自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当然信息行业知识更新太快,也使得这个行业的切入点比较多,行外人入行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难。他的话让我想起了电影表演艺术家刘钊,年过八旬的刘老非常精通网络,喜欢跟亲朋好友视频聊天、E-mail联络。当一位在网络前怯而止步的六十岁大妈问他是怎样克服困难,刻苦钻研时,他竟然轻松地说“没什么难的,其实很容易,不要把它看得太复杂”。朱军的解释非常精彩,“不是网络本身难,是它在你心里难”。这正是问题之所在:畏难怯步是前进途中最大的敌人,而当我们具备了迎难而上的心态时,任务困难就都不在话下了。兴趣当然是追求的动力,而要达到目的不下一番苦功还是不行的。我很难想象,那抽象的编程语言和复杂的网络命令,连专学计算机的人都感到头痛,李老师是怎样啃下来的。他是个有毅力的人,父母的英年早逝和生活的艰辛磨难造就了他坚毅而内敛的性格。
   李老师不善张扬,处事低调,很少谈及他当年的艰难。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他当初的艰辛。
   八十年代,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大学中也是刚刚起步,而要在潍坊这样一座小城市找到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书籍和资料更是难上加难。他跑遍了市里的书店、图书馆等一切可去的地方,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不能满足买书的需要,他不得不天天跑到书店边看边默记,一次竟被服务员“扫地出门”。只要听说谁手中有相关书籍资料,他的兴奋更胜过书的主人,一定会借到手,那在别人看来繁琐乏味的抄抄写写在他便成了莫大的享受。他把别人休闲娱乐、喝茶聊天的时间全部用到了学习上。
   九十年代中后期,校园网逐渐普及,学校网络建设与维护、网站开发的任务全部落到他一人肩上,他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节假日从来不休息,一旦网络、服务器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更是没白没黑地查问题,找原因。就在这艰苦的磨练中他最终一步步完成了由蛹到蝶的蜕变。今天,他已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学院校园网络的技术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学院邮件系统、新闻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教师教学评估系统等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
   他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山东省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品(服务)目录(第一批)“农村信息发布平台开发研究”课题、潍坊市科技局“虚拟教育技术”课题、及多项学院级课题的研究,并参与了山东省应用能力试题库建设及相关课件的开发等工作。他主编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通用教材五部,组织编写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劳动培训教材五部,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
   他主持开发的《计算机网络》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他同时参与了我院五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网络技术支持工作。
经过了春天的播种、夏季的耕耘,就必会有秋天的收获。近年来,他先后被聘为“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专家组成员、学院学术骨干、学院首届十佳教学名师,并多次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潍坊市优秀教师,潍坊市市直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在人才培养工作迎评促建过程中被授予二等功。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行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像李老师这样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操作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却仍是当今社会的“紧俏商品”。
   有人说“假如你没有自己的目标,你就永远飞不到那里;假如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为你做主;假如你对未来没有计划,那么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而李老师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很有主见地从一开始就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目标,然后按照对人生的规划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所以他没有理由不成功!(本文刊登于《潍坊职业学院报》2006年第12期3版)

关闭

推荐阅读

·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娄建玮
· 续写的辉煌——记我院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
版权所有2011©潍坊职业学院 鲁ICP备 05019673 号 校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243号 优德w888手机版_www.w88z.com